医院动态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举行学术年会 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成立
yh1122银河国际神经病学中心2025年学术年会4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会上,“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正式成立,未来将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罕见神经疾病开展攻关。会议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病例分享等多元形式,深度探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前沿进展。
年会开幕式上,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伊龙宣布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成立。王伊龙介绍,这个中心将设置临床专家委员会和学术专家委员会,并设立临床部、试验部及转化部等部门,其中,临床部将设立遗传罕见病诊疗中心、多学科协作门诊及临床队列,推动罕见病的早诊早治和规范化治疗,加强罕见病专科医师培养;试验部将依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的极早期安全性评估、注册研究及上市后综合评价;转化部将基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Brain Bay”平台,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发与转化。未来,这个中心将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罕见神经疾病学科平台。
随后的聘任仪式上,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院长王拥军为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启动仪式上,王拥军代表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7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机构分别在神经环路解码突破与疾病机制研究,多学科、多靶点研发管线,细胞与基因创新技术,神经修复,小核酸药物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转化实力,将与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联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临床落地”的全链条生态,加速罕见病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启动仪式后,学术年会拉开帷幕。在主旨论坛上,王拥军从1664年出版的《脑的解剖》开始,系统回顾了神经病学361年来的4次历史性关键转折,并向神经病学同行发出加强合作,共同进步,迎接神经病学新的历史转折点的号召。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Movement Disorder杂志主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A Jon Stoessl教授,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重波教授,北医三院樊东升教授等顶尖学者带来跨学科前沿报告。
岳小林在致辞中表示,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医院在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医院将坚持守正创新,紧扣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需求,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学术-临床-研究”高地,助力中国神经学科高质量发展。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赵性泉介绍,此次年会是中心首届学术年会,会议以“学科协同、创新突破、精准防治”为宗旨,创新采用“疾病导向+技术交叉”模式,设置了21个论坛,百余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围绕神经病学领域的前沿进展、精准防治、临床研究与学科交叉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同时,会上还集中展示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在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成果转发等方面的进展,为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融合搭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
在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论坛中,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李凯、教育处处长张家亮为青年医师致辞,论坛邀请方法学专家为青年医师在临床试验设计、案例分析等各个环节给予了详细的指导;神经系统疾病创新技术交叉专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家也为参会者们从脑网络组图谱、AI高精度推理在医学领域应用等交叉领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大会开幕式由赵性泉主持,700余名神经病学领域的学者、医务人员等参加会议。
(卢国强)